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泸州的高粱红了 远方的客人来了
文章字数:4,232
亲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体验、采风和创作
嘉宾在国窖广场留下合影
近距离接触泸州老窖天然藏酒洞纯阳洞




  整理/付寒
  盛夏七月,泸州高粱红了。
  7月19日,由泸州老窖联合文学期刊《十月》杂志社主办的“泸州高粱红了”2019文化采风之旅在酒城泸州举行,著名作家、编剧、诗人走进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感受高粱丰收之喜,见证泸州老窖有机酿造的源头,共启一场农耕文明、文学创作融合交织的文化盛事。 
  丰收的高粱地里,文学家奏响灵感之歌
  盛夏的酒城,红粱似火,酒香四溢。电视剧《乔家大院》《诚忠堂》作者、编剧,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朱秀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江苏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中国作协全委、《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修文等20余位文学界嘉宾循香而至。
  嘉宾们亲临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体验、采风和创作,深入田间地头获得了丰沛的创作灵感。
  采风期间,嘉宾们还走进“中国第一窖”——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天然藏酒洞——纯阳洞,以及亲身体验美酒DIY的乐趣,感受中华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泸州老窖打造的从田间到餐桌的有机健康文化。 
  相约酒城泸州,文坛大家对话酒与文学
  在“泸州高粱红了”文学座谈会上,嘉宾们围绕美酒、生活与文学创作展开交流讨论,碰撞灵感,分享心得,在1573国宝窖池群旁开启了一场穿越446年的灵感对话。
  江阳古道多佳酿,北纬28度的独特地理位置,让泸州成为世界上最适合酿造纯正粮食蒸馏酒的城市。泸州自古是享誉中外的酒城,东面是重庆,西边是与青藏高原的相接壤的横断山脉,南面是贵阳,北面是土地肥沃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就在这样的中间地带,造就了泸州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浓香型白酒酿酒环境,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群已连续循环使用446年,泸州的地温终年高于0摄氏度,低于28摄氏度,赋予了中国最古老的厌氧微生物群,随着酿酒窖池的不断使用,生物物质不断壮大而丰富,同时得益于窖池的发酵环境,在淀粉变糖,糖变酒之后,这些厌氧微生物产生了上千种香味物质,今天我们品鉴到的泸州老窖已经富含上千种的香味物质,而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所含的香味物质不高于400种,这是国宝窖池群这一活文物能够与都江堰并存于世连续使用至今,且能酿造出顶级浓香白酒的奥秘。
  作为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泸州老窖秉承“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大力推动以白酒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融合和创新,增强和引导文化自信。2011年,泸州老窖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首次启动了“泸州高粱红了”文化采风之旅,通过艺术、文学、民俗与中国白酒文化的珠联璧合,不断弘扬和丰富着灿烂的中国诗酒文化。如今“泸州高粱红了”已进入第九个年头,众多的文学名家亲临高粱基地,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了行业独树一帜的文化活动。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锋
  泸州老窖提供了一次美妙的酒城之旅,收割高粱、参观窖池、参与调酒、品尝美酒,整个过程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都经历了。自古以来,酒和文是不分家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把“酒”字去掉,可能半部文学史就没有了,特别是诗歌会逊色很多;包括西方国家,他们讲的酒神精神和艺术精神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作为作家、诗人,来到酒城泸州,品尝美酒,体验美酒的制作过程,具有特别的意义。泸州老窖不仅在产品品质、公司管理方面做得好,从连续举办了九届“泸州高粱红了”活动就可以看出,同时也是一个特别具有文化情怀的酿酒企业。
  ——《十月》杂志主编、编审陈东捷
  尼采在他的哲学观里把人类的文明分成两部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爱、美、创造、文学艺术,无疑都是属于酒神精神。所以,我们在泸州老窖谈文学与酒神精神十分恰如其分。在中国古代戏曲舞台上,酒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很多重要的场景、细节都是通过酒、酒杯、酒庄、酒桌来表现戏剧的关键时刻,以及命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这两天大家频繁提到诸如“红了”“熟了”“大地”“绵长”“醇厚”等关键词,如果把这些词用到文学上,二者也可无缝链接。可见,文学和酒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文学就像发酵的酒分子一样,经过分解勾兑,加上现代的元素才变成当下的口味和绵长的、值得回味的东西。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江苏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鲁敏
  “泸州高粱红了”活动让我感到既幸福又痛苦。痛苦的是,被我的朋友们认为是高粱酒徒的人错过了中国最好的白酒;幸福就是我再一次走进了一个酒企。这些年进了影视圈,做了历史剧和年代剧,在这个过程中读了大量的中国经济史,发现酒也是我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商品。每次到了像泸州老窖这样的企业,我都很感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泸州老窖这样的企业越多,中国人的生活品质肯定会越来越好。泸州老窖从种高粱开始就养活了农民,进入酿酒行业后,更是世世代代养活以酒为生的酿酒人和生意人。所以一个企业办好了,实际上就是在兼济天下。
  ——电视剧《乔家大院》《诚忠堂》作者、编剧,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朱秀海
  此次“高粱红了”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和冲击:第一,泸州老窖对中国优秀白酒文化进行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它不仅是一个“双国宝”单位,还具有一种精神上的认识和理解,颇有高度。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都了解到了泸州老窖对历史文化的态度——专业、有远见并且不功利,历史文化很脆弱,很容易被毁掉,一个企业能够超越功利来将其保护下来,这非常了不起;第二,泸州老窖的高粱种植是从源头开始的有机生产,食品安全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酒的原料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所以泸州老窖在这一点上走在了整个酿酒行业的前面;第三,我注意到泸州老窖每一位员工的精神面貌都特别好,表示他们内心洋溢着骄傲,既是对自己企业文化的自信,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人生的追求,他们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这是今天在很多人身上都看不到的一种精神面貌。
  ——中国作协全委,《作家》杂志主编、编审宗仁发
  泸州是杨慎写《临江仙》的地方,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我认为《临江仙》和泸州老窖构成了中国漫长历史当中的两座高峰——他们就像李白、杜甫,包括青梅煮酒等历史传奇一般构成泸州的历史,泸州老窖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此次活动既让我看到了白酒的缘起——高粱地,又让我看到了窖藏,我觉得这既是一种初心,又是一种耐心,一种时间磨砺后的力量。不仅如此,泸州老窖的美酒DIY,又在面向新的时代传播新的生活方式,它也构成了今天的文化。我最为震撼的是泸州老窖的窖藏,从中深深的感觉到每个人都是有出处和来历的,不是孤立的走到现在。泸州老窖既是产品,同时又赋予文化一种故乡感,非常值得敬佩。
  写作也要像泸州老窖一样,首先致力于写出某种有机的东西,同时还要在漫长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写作方式来证明我们那种巨大的耐心。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电视剧《十送红军》编剧,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修文
  泸州老窖不仅是全国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在整个蓝色星球上也是唯一的,这一点曾经得到过时任总书记胡耀邦的认可。泸州老窖的高粱基地保证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原料充足且货真价实。泸州老窖能够走到今天,从酿造原料的种植直到最后的灌装出厂,它用多种手段保证它从内到外的质量。当年胡耀邦总书记来到泸州,还没进泸州城便闻到了泸州老窖的芬芳,说到“风过泸州带酒香”,而在到了泸州城,参观了泸州老窖酒酿造过程,及品鉴了美酒后,又留下了“泸州老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评语。
  ——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杨雪
  今天我们都在谈何为中国,所以对于中国的重新认识和定义摆在了我们面前。来到泸州老窖,我发现在很大程度上,白酒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中国。比如当今中国股市上业绩最好的企业是白酒企业,因为中国人在做经济的同时,永远是在做文化,所以白酒企业在股市上才有这么好的表现。在我来泸州老窖之前,对于酒神只有片面的理解,认为酒神就是自由奔放甚至有一点放荡不羁,但当我参观了泸州老窖酒一系列的酿造过程后,我发现酒神精神的内在反而是规矩和制度,是在一个严苛的规矩之下滋生出来的自由和奔放,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延河》杂志社副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戈舟
  今年一月份我参加了泸州老窖赞助的澳网活动,我看到国窖1573和劳力士这样的品牌并列在一起,虽然当下对老外来说“1573”像是一个魔咒式的数字组合,但是,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能走多远,所以,“1573”的含义未来一定能让全世界知晓。每个民族都要酿酒,墨西哥的龙舌兰是用仙人掌酿造的,我们会疑惑仙人掌如何酿酒呢,事实上我们都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所以泸州老窖的糯红高粱、固态酿造以及国宝窖池,一定可以走出世界,一定可以挖掘出很多让全人类都可以接受的共鸣。
  ——成都明伦书院院长施文忠
  (以上语录整理按人物发言次序排列) 
  从农田到餐桌,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
  泸州老窖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具有千年的酿酒史,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23代、690余年,被誉为“浓香鼻祖”。为了坚持浓香型白酒的“纯正血统”,泸州老窖一直采用川南有机糯红高粱酿酒,并坚持传统的“单粮”酿造工艺,所酿之酒口感更为净爽、醇厚。
  2001年,泸州老窖在行业内最早提出“有机高粱”的种植标准,从土壤、种子、原粮到酿造蒸馏再到灌装生产,全产业链施行有机化管理,从酿酒原粮生产环节入手,主动掌控酒体质量,保证每一滴酒源头的天然和安全。
  泸州老窖国窖人一直把有机高粱种植视为白酒生产的“第一车间”。嘉宾们在“第一车间”里探寻泸州老窖酿造的源头,亲身体验了泸州老窖从田间到餐桌的有机健康文化,见证了泸州老窖酿酒人对匠心匠艺的坚守。
  事实上,保证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是泸州老窖一直不断修炼、提升的内功。泸州老窖坚持“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理念,目前已建立了从原粮种植到酿酒生产再到质量检验全产业链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系统化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泸州老窖通过对有机高粱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发展回馈社会,体现了泸州老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产业扶助农业领域的杰出标杆。

版权所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