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第一版
第02版:第二版
第03版:第三版
第04版:第四版
第05版:第五版
第06版:第六版
第07版:第七版
第08版:第八版
标题导航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路程有多远只有高粱知道!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路程有多远只有高粱知道!
文章字数:2,604
文/李宾
吃饭实在是从饮酒中带出来的
在所有的粮食之中,高粱是最幸运的,从种植发芽、生长、成熟到收获,再到发酵、蒸馏,在历尽千帆之后,“她”用耗尽毕生的生命酿成了一杯美酒!酒是高粱最后的归宿,是高粱的生命涅槃,是高粱写下的诗篇,而这诗,又装点了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酒。
1937年,我国考古学家、清华大学王国维、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博士,经过大量的考古研究之后曾断言:“吃饭实在是从饮酒中带出来的。”时隔半个世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家索罗门·卡茨博士发表论文,又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万多年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谷物酒,而那时,人们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酿酒界关于“酒的起源”问题,一直争议不休,比如“仪狄酿酒说”“杜康酿酒说”。近年来,学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准确的说,是人类“发现”了酒,而非“发明”了酒。早在类人猿时期,当树上的水果或野生粮作物,或掉进水中或潮湿发霉,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经天然微生物发酵,酿成了自然界最早的一杯美酒。这个过程正是晋代江统所著《酒诰》中记载到的那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然而,当我们的祖先已经习惯了这一杯美味之后,天然的粮食却是有限的,于是,人工种植农作物,获取酿酒原粮的需求自然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先“嗜酒如命”推动了农耕文明的形成,而农耕文明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酿酒业的成熟。
为什么是高粱?
世界烈性酒的起源,大致有三个源头:一是发芽的谷物,经天然酵母发酵作用,首先酿制成啤酒,再经过蒸馏提纯,即成为威士忌,以苏格兰威士忌为代表;二是天然的水果(比如葡萄),经微生物(葡萄皮上一层薄薄的白霜,就含有丰富的天然的酵母菌)发酵,葡萄酒就酿成了,再经蒸馏提纯,是为白兰地,以法国干邑地区为代表;三是发霉的谷物,经天然发酵生香,酿成最早的醪糟酒/黄酒,经蒸馏提纯,即是早期的中国白酒,再加之中国人最早对曲药技术的掌握并不断改进工艺,促进了中国白酒工艺的成熟。因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毕生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曲药酿酒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因此,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种,一方物种酿一方酒。世界六大著名蒸馏酒产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孕育了世界六大蒸馏酒,各具不同风格。而在中国白酒产区,在酿酒原粮的选择上,却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不断的优胜劣汰的过程。
从生产工艺上说,凡是含有淀粉的粮食皆可酿酒,大米、玉米、高粱、豌豆、土豆、红薯、木薯等等,然而由于各种粮食所含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成分差异较大,所酿出的酒口感差异也很大,反应在商品上,价格差异也很大,而其中以“高粱酒”品质最优、价格最高。
高粱当选为酿造中国白酒的最佳原料,是高粱品种经数万年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也是大自然的恩赐!故高粱酿酒、油菜籽轧油,各守其职、各尽其材。而历代百姓更亲切地称高粱为“酒高粱”“红粮”,将所酿之酒称之为“高粱酒”。
孔子曰:“‘黍’(古代称高粱为‘蜀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可谓观察细致入微。著名作家编剧、《乔家大院》作者朱秀海来到泸州,参加完“泸州高粱红了”活动时,说“研究历史发现,当高粱仅仅作为粮食的一种供人食用时,中国人的日子往往是不好过的,悲惨的,只有高粱作为酿酒原料被收购,成为商品经济的一环,国人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甚至好过很多。”
因此,黄庭坚贬谪戎州时,才发出感慨“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稻粱”,也成为了古代社会粮食的总称,如“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杜甫),“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这一方面也佐证了高粱在中国久远的种植历史,另一方面,也与高粱耐旱,耐贫瘠的种植特点有关,在中国大陆广大的丘陵、山区地带皆可顽强的生长。
高粱家族的命运
高粱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依“穗的色泽”可分为红高粱、白高粱、黄高粱;依性质可分为糯高粱和粳高粱。而糯高粱,由于其独特的品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酿酒的最好原粮。泸州糯红高粱,酒城人亲切地称之为“红粮”,自商周以来,即有种植的历史,而她一开始即为“酿酒”的目的,便决定了其与东北高粱完全不同的命运。正所谓“生南为橘,生北为枳”,产于东北地区的高粱多为粳型,以食用和饲用为主要目的,其以直链淀粉含量为主,支链淀粉含量低,发酵时不易糊化;而川南高粱历来以“酿酒”为主,多为糯型。这就如同大米与糯米的区别,如川南百姓自家酿醪糟酒时,也用糯米,所以糯米也称之为“酒米”。糯高粱所含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有利于酒糟发酵时锁住水分,并缓慢释放营养。
糯高粱数千年来一直为酿制优质白酒而不断优化变种:从20世纪50年代的沱沱高粱到80年代的青壳洋高粱……到如今专门培育出为酿造国窖1573的国窖红1号、2号……
泸州老窖第一车间
为了让中国白酒的质量看得见,泸州老窖一直以来把有机高粱基地,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
2002年,泸州老窖人为了更好地利用红粮的功能,提升整个泸州酒业的品质,提出了建设有机原粮生产基地的设想,并陆续在泸州选点开展相关试点探索,先后取得了“无公害原粮基地”认证书,有机高粱、小麦的生产、加工、销售及管理体系获得了“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等初步成果。2008年,经过6年有机转换期后,获得农业部“有机高粱”认证。而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国家农业部建设的高粱原种基地等共同为原粮基地提供管理与技术支持,这在全国名优白酒产地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路程有多远,只有舌尖才知道!
在数十万亩的净土之上,农户全部采用原生态种植方式,承袭“天地人和”的哲学省思,倾尽心力参悟耕种之道;采纳“以物养物”的轮间作制度,不使用任何化肥,属天然栽种,杂质含量低,泸州老窖为此成立红高粱公司进行专业管理与技术支持,所有一切似乎都将工业化进程隔绝在外,竭力维护这片黄金产地的纯粹性。
有机农业支持酒业的高品质发展,同时让酒业反哺农业,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正是老百姓的智慧,也是土地的馈赠,更是真正践行泸州老窖“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企业哲学。我想,也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最完美阐释。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红粮成就了一个传承数代的东方酒学大成。理解了红粮,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泸州老窖能屹立400年不倒,才能明白为什么每一滴老窖美酒入口的霎那,你总能有超越时空的快感,因为只有在一霎那,你才能体会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路程有多远,只有你懂了这颗红粮才知道,只有你的舌尖才知道!
版权所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