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温佳璐
风云际会,岁月峥嵘。自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四大名白酒诞生,至今已跨越70个年头。70年,换算成产量,是超过70倍的增长;换算成价格,是从不足百元到超过千元的提升;换算成技艺,是从全凭经验到遵循科学的进步……
抚今追昔7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完善的原创工程,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缩影。自此,泱泱酿酒大国走进了名酒的“觉醒年代”。
历届全国评酒会回顾
第一届评酒会:历史的开端 时间、地点:1952年,北京 组织单位: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
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年,万象更新,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全国酒类的质量鉴定工作纳入国家规划议程。1952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拉开序幕,从此掀开中国酒类评比的崭新一页。
根据“品质优良、广受好评、历史悠久、制造方法特殊”等标准,对全国数以万计酒厂选送的产品酒样,筛选出103种酒进行评比,最终评选出著名的“中国四大名白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评比结果发表后,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促进了酒类产品声誉提高、树立标兵的同时,整个行业生产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回望历史,虽然第一届评酒会的形式相对简单,但也不可否认,其为以后的评酒奠定了相当基础,尤其评出的四大名白酒,至今仍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第二届评酒会:质量大阅兵 时间、地点:1963年,北京 组织单位:轻工业部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如火如荼,众多烧锅、作坊经过公私合营,改组为国营酒厂,并由国家有计划地指导、发展名酒生产。在此形势下,组织全国评酒活动,被看成是对各酒企的一次质量大阅兵。
时隔11年,这届评酒会做了更充分的事前准备:制定了评酒组织法、评酒办法、评酒制度、评酒人员纪律等规章制度,首次制定了“名优酒管理办法”;对评酒员提出更高标准,确立了感官品评为酒类质量鉴别的重要手段;并要求选送的样品要为能代表市场销售的产品。
由各省、市、自治区基层推荐,评酒委员分组品评,密码编号,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本届评酒会从196种酒(白酒75种)选出国家名白酒8种。名酒数量进一步增加,本届评酒会充分体现了我国酿酒工业的发展。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划时代的里程碑 时间、地点:1979年,大连 组织单位:轻工业部
这一年,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年。全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酒业超常规大发展。
此前十余年,为了继承发扬名酒传统,国家组织专家力量,参考前两届评酒结果,先后完成了泸州老窖、茅台、汾酒科研试点,科学总结名酒生产工艺的同时,广泛开班教学,对整个白酒行业的科技进步、产量增长、质量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8年12月,轻工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名优白酒提高产品质量工作会议,会议指示:要求白酒行业要认真学习推广应用泸州老窖、茅台、汾酒试点的各项经验。在这期间,名优酒厂间广泛开展技术协作,取长补短,使得各地优质酒厂不断涌现,优质产品产量增加,香型阵营划分明显。
在这个基础上,各基层认真选拔代表性品种参加评比,包括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和露酒在内共313种(白酒108种),评选出名白酒8种。评酒方法也有诸多改进,首次分香型进行评比,并采用分色、香、味、风格四项百分制进行。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百花齐放 时间、地点:1984年,太原 组织单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20世纪80年代中叶,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经济转型加速,大众的“品牌”意识逐步唤醒。另一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加以利用。香型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加速了色谱分析在白酒行业的广泛运用。
本届评酒会从24个省市自治区选送白酒样品148种,并标明产品需1983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库存量不少于100箱要求,这进一步杜绝参评产品为精心勾调的小样。此次评出全国名酒13种。本届参评种类增多,绝大多数白酒的风格典型性较明显,反映了历届评酒会在促进科学总结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推动继承与发扬学创结合的精神,呈现了百花齐放的香型格局。
第五届评酒会:盛况空前 时间、地点:1989年,合肥 组织单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品牌为主导的行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同时,大批白酒业者入局,竞争愈发激烈。
评酒会前夕,经过多年研究,国家轻工业部于1988年9月组织召开了“酒类国家标准审定会”,通过了“浓香型白酒”等六个国家标准,使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白酒产品开始步入统一管理轨道。而这六个国家标准成为第五届评酒会的评选依据。
1988年8月,名烟名酒首次价格放开,企业定价自主权扩大,企业品牌意识彻底觉醒。所以,这一届从全国选送的分别归18个部委管辖的样品共362种,是第四届样品的2.4倍。作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委员,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评价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与前几届相比,参加评酒的酒样最多,评上名优酒的产品最多,关心这次评酒的人最多。
那些你不知道的评酒会趣事
A当之无愧的中国“四大名酒”
通常我们说的中国四大名酒是指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选出的老四大名白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西凤酒。在随后的第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名酒从评酒会上诞生,但首届的中国“四大名酒”,凭借工艺独特、风味典型、长时期质量风格不变,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有很好的信誉,始终傲立酒界。
“全国评酒会就是评白酒的质量,只有质量真正过硬,才能榜上有名。”全国第一、二、三届白酒评委,四、五届全国白酒专家组成员高月明曾如此陈述。
B中国白酒是靠试点起家的
自1963年第二届评酒会后,各地名优白酒传统工艺总结试点工作扩大化开展,其中以“泸州老窖试点”“茅台试点”“汾酒试点”成果最多、影响最大。尽精微,致广大。酿酒巨匠们从温度、水量、配料、工艺、微生物各个环节入手,一步步总结梳理出了整个酿酒流程的框架,又从微生物层面进行理化分析、科学阐释:1959年首本酿酒行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出版问世,规范浓香型白酒生产;茅台试点中发现已酸乙酯及己酯菌的培养,为确认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突破一点,带动一片。这些成果的推广,成为白酒生产的指针。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说“中国白酒是靠试点起家的”,道出了白酒科技进步的真谛。
C在第三届评酒会前没有香型之分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全国评酒会,因这届评酒会首次按照香型进行评酒,根据白酒的香型,将白酒划分为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和其他香型。如此一来,为争香型代表者,各地创立香型的科研工作此起彼伏,新的香型不断涌现。由原来的三大基础香型,已发展到现在的十二大香型。促成我国白酒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符合我国区域广阔,各地需求多样的国情需要。
D浓香型是白酒行业的主力军
从所评名酒的类型可以看出,评酒会树立的浓香型白酒居多,这样为浓香型白酒科研工作开展,取得最多科研成果提供先决条件。其中最主要为己酸菌的发现、研究、培养、应用。由它产生的“人工老窖”新技术,开辟了浓香型白酒的新天地。使浓香型白酒成为我国白酒的主体香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都喝浓香型白酒。这充分证明,浓香型是白酒行业的主力军。
E泸州老窖是唯一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占参选名酒绝大部分,第五届专家组组长沈怡芳强调:“浓香型白酒竞争最为激烈。”在五届全国评酒会中,泸州老窖以“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洌甘爽、回味悠长”的风格被确定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在1979年未划分香型之前,泸型酒一度成为浓香型酒的代名词(另外蝉联历届“中国名酒”称号仅为茅台、汾酒)。翻阅历史,在第一届评酒会上,对泸州老窖的评选档案中写道:“泸州老窖已具有三百年以上历史,酒窖与普通一般白酒迥然不同,具有特殊之香味,饮用后更觉适宜、爽口之感,绝非他处能仿制者。”
F考酒先考人
周恒刚作为第二、三、四届评酒专家组组长,他在《全国评酒会议白酒组见闻》里回忆第三届评酒会时提出“考酒先考人”的论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评酒时还有不少规矩,如,女士们不准使用化妆品,怕影响评酒效果;评委不得吃油腻过重和辛辣以及味浓的食品,要排除对味觉的干扰;天气酷热也不准下海游泳,防止感冒影响感官。可以说,评委们除了评酒就是睡觉,没有任何娱乐,整个评酒环节相当严苛。这些规定虽是细节小事,但却不能忽略。毕竟,只有考出高质量的白酒评委,才能评出高水平的国家名酒,从而更好地指导白酒行业的生产。
G评酒专家需自费购买酒样 从第二届评酒会起,就有了评委这一新的技术职称,而且评酒员的队伍不断扩大,水平也不断升级。一份高水平、零误差的评审本领练就,离不开台下十年苦功。据回忆,当时评酒会专家组下班时,自行车上都会驮着一箱抓阄抓到的酒——箱子里涵盖不同种类酒样。为什么要把酒样带回家?因为评委们回家不仅要再熟悉品评的这些酒体风格,还得认真持续地写评审报告。在一次采访中,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小女儿周心明回忆父亲在担任评酒会专家组期间,透露了一个多数人都不知道的细节:“我记得父亲他们评酒时,这一箱箱样酒,得自己掏钱买。最后我父亲拿着工资条同我妈说,评审这些酒扣了不少钱,都是从工资里扣的。白酒是五毛钱一瓶,葡萄酒是一毛七分一瓶,七分钱一瓶的是啤酒。”
写在最后——
如何从众多白酒品牌中一眼识珠,五届名酒评比,给了我们答案。名酒一开始是评出来的,后来是消费者选出来的,经过市场印证的。告别了计划调拨时代,名白酒的代表企业,大多数成为细分品类的行业龙头,并在发展的浪潮中,万马奔腾,你追我赶,推动行业纵深发展。
积基树本,踵事增华。名酒七十年光芒日盛,酒业人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亿万酒业心。
参阅资料
《50年白酒发展纪实》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
《历届全国评酒会对白酒工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杨军
《70年,路见“八大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