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自庆 整理/谢若兰
杨自庆,号三闲斋主,笔名卞和,1941年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渝中区侨联文化顾问,重庆市酒文化研究会顾问。
01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泸州老窖酒的主要市场 20世纪50年代,泸州老窖按照质量等级将泸州大曲酒划分为“特曲、头曲、二曲、三曲”,按质分级、按质定价 因为父亲工作关系,我学龄前幼稚园时期在泸州度过了三四年。我家的油腊店铺在市区观音岩与七星岗之间的黄家垭口,生意不错,货架上就有泸州瓶装酒,地上放的坛坛罐罐就是装的泸州酒。
1961年,我初到重庆市糖酒公司计划统计物价科参加工作,当时挂了三块招牌,除市公司的一块外,还有“四川省糖酒公司重庆调拔转运站”和“重庆市酒类专卖事业管理局”的两块。我所在办公室陈列柜内,凡是进入重庆市场的酒品都在展示之列,包括泸州老窖特曲、头曲、二曲和三曲。
02 重庆地产浓香白酒是巴渝酒与泸州酒的混血儿 1941年4月10日,重庆热闹的街景 1948年 6月17日,《中央日报》(重庆)刊载真正泸县温永盛曲酒为四川两大特产之一 1946年,《重庆征信新闻》在介绍市场物价时,温永盛曲酒是酒类市场标杆 重庆和泸州在地域上相距不远,一衣带水同处长江上游,在酒的产供销上十分密切。
重庆市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位相当特殊和重要,而泸州市自古有“小重庆”之称。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泸州与重庆密切相连。早在抗战爆发之前,泸州人便在重庆市场开拓布局设点大量宣传,精选闹市中心和码头车站开设自家分号分店,利用报纸杂志刊登广告,“真正泸州大曲”“绝非一般代销经销可比”“真正名贵礼品”等用语深入人心。
重庆市的专卖公司和酒业公会当时从行业管理的行政角度,按照经营规模大小和布局沿革来由,把泸州酒的从业等级列为特等厂家以区别普通厂家。那时泸州的“温永盛”字号被视为典型代表,其影响之大、之久绝非其它名酒可比。
当年选址解放碑(抗战胜利记功碑)附近的爱仁堂总批发处,地处著名皇后餐厅兼舞厅和银行集聚地的小什字标准钟之间,无疑是重庆闹市核心,是人们心目中购买高档酒品的必然之地,解放后仍是国营糖酒公司的批发部,是专门供应包括泸州老窖在内的各种名优好酒专柜,也是商业干部进行市场调研的固定场所。
重庆本地的白酒厂家,不止一两家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人才方面受泸州影响。从清代开始,万州、渝北、綦江、合川、璧山等县酒厂,先后从泸州引进窖泥母糟并高薪聘用泸州烤酒技工。
其中,泸州老窖与诗仙太白有着百年情缘。1915年,泸州温永盛酒坊所产的“三百年老窖大曲”因荣获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而声名远扬。一心探寻酿好酒秘诀的万州商人鲍念荣听闻消息便乘船逆江而上,到泸州考察学习。1917年,经泸州酿酒技师方少卿推荐联系,鲍念荣从温永盛作坊主温筱泉处重金购买了部分窖泥和母糟,回万州创建“花林春”酒坊,从此开启了两者浓香一脉的百年情缘。
03 泸州老窖在重庆与诸多名人有关联、有故事 抗战时期,泸州酒与陪都重庆的名人演绎出不少动人故事。
1945年初春,郭沫若从市区乘船过嘉陵江到江北区磐溪,亲手把周恩来重托转赠的延安红枣和小米送给徐悲鸿。时值中午,徐夫人廖静文专门买来泸州大曲酒侍奉两位佐餐。酒过三巡,郭沫若诗兴大发,当场赋诗:“豪情不让千钟酒,一骑能冲万仞关。仿佛有人为击筑,磐溪易水古今寒。”此饮酒助兴之事在抗战文化史上留下美谈。
柳亚子先生还在重庆留下一段“换酒诗”的龙门阵。1944年除夕,亚子先生一位朋友登门造访,二人外出散步,走到沙坪坝后街巷口,见一嘉陵酒店,顿时大发酒瘾,便要来泸州美酒边饮边吟,却不料两人分文未带。谁知老板也是读书人出身,不仅没有见怪,反而弯腰行礼说:“学生不知柳老先生光临小店,真是请都请不到的贵人,岂敢讨要酒钱呢?恭请老人家赏脸赐张墨宝作为纪念吧。”遂请二人重新落座,柳亚子拈须大笑,挽袖挥毫喊声“笔墨伺候”,趁兴题下一首换酒诗:“金貂换酒寻常事,难得今宵酒如醇。三十三年大除夕,愿拼一醉在嘉陵。”酒店主得到墨宝异常高兴,精裱悬挂于店。
解放后担任全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画坛巨匠傅抱石,先后在1940年、1941年、1947年于重庆刻下三方“往往醉后”的闲章用于画作。因为嗜酒作画,只有在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之时才钤印章。
“往往醉后”四个字取材于古代书画泰斗石涛原句“每于醉后见天真”。据其二公子傅二石著文记述,在陪都那些年里“我对父亲‘最大贡献’就是到杂货店铺给他打酒,父亲酷爱饮酒,吃饭作画都离不开酒,甚至在看书、写文章、与朋友聊天时也离不开酒”。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在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巨作时,周恩来总理特批其每天都可饮用泸州老窖酒。
04 泸州大曲是战时陪都重庆的名酒老大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就曾饮用泸州大曲酒。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当天在林园晚餐,蒋介石倍感高兴,“以诚恳待之,并请其入余之对座也。”
这就是我一个老重庆酒人心目中的泸州酒。
重庆,在城市的废墟中继续营业的国民酒家(卡尔·迈登斯大约拍摄于1940-1941年) (在原文基础上有部分调整、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