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版
发布日期:
丝绸之上泸州老窖与新疆美酒共叙酒韵悠长
文章字数:2,213
  整理/戴静文
  2000多年前,出使西域的张骞来到新疆,带来了汉文化和中原物产,让中原与西域交融更深、经济更繁荣,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2000多年后,盛产葡萄美酒的新疆,迎来了泸州老窖浓香白酒酿制工艺的浸润。随之带来的,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曲的“久香牌”酒曲。
  追溯浓香技术的源头,那是跨越三千里之外的泸州——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数十年间,浓香白酒工艺在新疆传播、扎根、茁壮……今天,伊犁河依旧流水潺潺,讲述着美酒流淌的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
  霍尔果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最西端,在蒙古语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在哈萨克语里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她西承中亚五国,东接内陆省份,古为丝绸之路要冲。在今天,她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城市,是中国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便捷的开放窗口之一。
  她的繁荣,早在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初现端倪。
  那时的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当时其北方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匈奴不时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而汉朝困于物力、财力的不足,难以进行有力打击。
  西汉初年,西域有“三十六国”,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是战胜匈奴的一大具有战略意义的步骤——张骞出使西域应运而生。
  建元三年(前138年),应汉武帝之诏,张骞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逃脱后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迫于形势的变化,月氏人未答应与汉朝联盟。但张骞却在出使西域诸国的过程中,获得西域政治、民族、社会、经济、交通、气候等方面第一手资料,为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出行。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等地,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一条连贯东西,跨越众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力深远的经济带逐渐形成。
  唐代诗人王翰著名边塞诗中所写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便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一大成果。
  《史记·大宛列传》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新疆全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得此天时地利,古时的西域各地发展起以栽培葡萄为主的园艺业,衍生的酿造业也是以酿造葡萄酒为主。
  公元384年,吕光率兵西进龟兹时,该地富户“厚于养生,家有葡萄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当地人对葡萄的热爱,也融入耳饰、衣物纹饰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遥想当年驼铃声声,满载货物,商旅一边遥望大漠孤烟直的美景,一边高举夜光杯畅饮葡萄美酒,将中华之美物美酒带到世界,何其壮哉!
   军垦战士酿出的新疆的第一锅酒
  纯净的天山雪水、全年超2000小时的日照时间、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河谷土壤以及通透性好的弱碱性砂砾土壤……不仅让新疆成为葡萄、西瓜等自由生长的“水果天堂”,也让新疆各大绿洲成为盛产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的富庶之地。
  新疆的伊犁河谷,更是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赋予了此地酿造美酒的基因,葡萄酒、白酒亦复如是。
  “英雄之酒”伊力特就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肖尔布拉克境内。
  1955年,驻扎在肖尔布拉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三团(前身为三五九旅717团)的战士们白手起家,开荒造田,挖渠引水,建设营区,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
  这年夏天,兵团开始选地址、调工人,开办烧酒作坊。煤油灯照明的干打垒工房里,一口700多公斤重的大铁锅,用柳条抬把运粮,用石磨磨粮,用大簸箕簸筛,填装下锅封口,以芦苇作燃料,烧出了草原上的第一锅美酒。
  伊力特酒文化馆内的一处还原了当时酿造场景,程依富、李合金、赖荣华、刘钊、孙德芝、王克剑、王国昌、赵德元……酿造第一锅酒的军垦战士的形象在这里栩栩如生。
  1956年,伊力特正式生产,产酒49.35吨。1957年,酿酒组搬迁到肖尔布拉克,发展成为加工厂的酿酒车间,生产规模稍有扩大,产酒240.58吨。因当年超额完成酿酒任务,全体职工受到奖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影像。
  1962年,在团部西北5公里处,伊力特正式建起酒厂,并首次装瓶投放市场,试销成功。
    新疆第一酒

  伊力特诞生的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匮乏,百业待兴。白酒由于在医疗、外交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一度被上升到“战略物资”的高度。
  在国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里,白酒名列其中,与原子弹、氢弹、火箭并列同一纲要。
  此时的白酒行业仍以小作坊和手工作坊为主,酿造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统一的操作规程和品质标准。比如那时的伊力特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酿酒亦是采用土法上马。
  为了提高行业的规范程度和酿造水平,国家一方面通过赎买、公私合营等方式,完成对私家作坊的改造,同时计划在全国开展名酒评选,以选拔出的名酒作为工艺普及的范本。
  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应运而生。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山西汾酒、陕西西凤作为名白酒代表,被称为四大名酒。
  基于泸州老窖先进的酿酒技术和科研水平,1957年,国家组织专家在泸州老窖开展查定

版权所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