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01版:封面
第01版:第一版
第02版:第二版
第03版:第三版
第04版:第四版
第05版:第五版
第06版:第六版
第07版:第七版
第08版:第八版
第09版:第九版
第10版:第十版
第11版:第十一版
标题导航
穿越秦蜀古道 常来长安 醉话双城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秦蜀古道 常来长安 醉话双城
文章字数:1,352
文/李史明睿
编者按:酒是穿越岁月风尘的信使,传递着不同时空的深情厚谊。公元1573年,珠江口的新安县(深圳前身)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凭借盐、茶、香料等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在长沱两江交汇处的泸州,酿酒人舒承宗用黄泥建窖,酝酿浓香。抗战时期,泸州老窖前身爱仁堂作坊主刘航琛全力协调,为南迁故宫文物在重庆觅得安身之所。新中国成立后,泸州老窖与位于无锡的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分别以“中国酒业黄埔军校”和“中国食品发酵黄埔军校”的美誉,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泸州与无数城市的故事,如璀璨星辰散落历史天际,静待串联成星河。此刻,让我们搭乘从西安开往泸州的G1573次列车,循着酒香,开启这段跨越山水、对话古今的双城之旅。
秦岭的云雾与巴山的烟雨,在历史长河中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当马蹄踏响蜀道的青石板,当酒香浸透渭水的白月光,西安与泸州,这两座相隔千里的城池,早已被命运的丝线紧紧缠绕。一条古道,串联起周秦汉唐的雄浑气象;一盏琼浆,滋润着巴蜀与三秦的烟火人间。
两千多年前,秦惠文王挥剑斩断巴蜀的险阻,司马错率军凿通金牛道,五丁开山壮士死,天梯石栈相勾连。自此,巴蜀的清酒沿着这条血与火铸就的古道,翻越秦岭,叩响了咸阳宫阙的门环。《华阳国志》中“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的盟约,让江阳的酒香第一次浸润关中。那些盛在青铜酒樽中的琼浆,不仅是献给皇权的贡品,更是文明互鉴的密码——巴人以酒为礼,秦人以酒为契,酒成了最早的“国际语言”。
随后,在千古一帝的治下,巴蜀女商巴寡妇清携丹砂之术远赴关中,她的商队驮着财富与丹砂,穿越蜀道的云雾,为始皇帝陵输送数量庞大的水银,留下千古第一女商贾的豪名。汉代的唐蒙则打通了夜郎古道,让中原的商贾与文化涌入川南,与境内的僰、羿、僚等民族交融共生。而在“无酒不盛唐”的长安,更是一片“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的盛景。合江史坝水驿运送的不仅是令贵妃展颜一笑的荔枝,还有让无数文人墨客称赞“泸川杯里春光好”的香浓蜀酒。
明清的关陕商人,用脚步丈量出另一条“茶盐古道”。在“兼有南北语音,类秦蜀”的陕西略阳城中,泸州人舒承宗辞官归乡,于泸州凤凰山脚下始建1573国宝窖池群。清光绪年间,秦晋盐商耗银百万,在泸州叙永建起关帝庙春秋祠,飞檐斗拱间,北方的建筑技艺与南方的雕花窗棂悄然交融。庙中供奉的关公像前,西秦大贾们以泸州美酒为祭,杯中沉淀着中原商帮绵延千年的豪情。
如今,古道上的拐子印与马蹄音,早已化作史册中的注脚,但匠心的基因却在两地生生不息。G1573次列车,呼啸着穿越秦蜀新道。车窗外的风景从青铜器纹路般的秦岭,掠过荔枝古道上的百年驿站,最终停驻在钟楼飞檐与酒城牌坊之间。这条铁路,是古蜀道在钢铁时代的延伸,更是文明对话的新商道。
当泸州老窖的酒香飘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与镶金兽首玛瑙杯遥相辉映;当“国宝大讲堂”的学者们围坐曲江池畔,论道巴蜀青铜与诗酒长安,双城的对话早已超越酒香。那些从泸州运往西安的酒瓶里,装着的不仅是琼浆玉液,更是一个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寻。
两千多年前,秦人与巴人用清酒盟誓;两千多年后,我们以酒为墨,续写双城的故事。当高铁的呼啸惊起秦岭的飞鸟,愿这杯穿越时空的酒,在新时代的杯盏中,于长安的月光与江阳的群星下,共酿又一个醇厚的传奇。
版权所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