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泸州与西安 南北风华 各谱千秋
文章字数:1,335
  整理|景俊鑫 李史明睿 戴静文
  西安,名列“世界十大古都”,泸州,名列“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在文化与美酒的交织中,二者均是世界森林中的参天大树。
    |1900年,秦晋盐商在泸州市叙永县建春秋祠,又名“陕西会馆”

    |1914年,四川盐运使晏安澜(前排右二)与民族实业家温筱泉(前排右一)合照

  肩负使命 共谱新篇
  2017年,一部讲述秦商周莹传奇一生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横空出世,让“秦商”这一曾经辉煌的群体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明清时期,“弃淮入川”的秦商嗅出了“川盐”的潜力,投身于四川的井盐业。陕西与泸州两地因盐再度结缘,缔造了“川盐投资秦人占十之七八”的盛世景观。
  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实施盐政改革,作为川盐运输的重要节点,泸州成为川盐官运总局。
  盐业在泸州强势崛起,吸引了大量陕西盐商在此集结。在泸州叙永县城境内,至今保留着一条“盐店街”,当地人又叫“陕西街”;清朝光绪年间,陕西盐商还在这里集资建造了“春秋祠”,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1973年,西安酒厂以本地传统工艺结合泸酒酿制技术,开始生产西安特曲。

  民国时期,陕西人晏安澜被任命为四川盐运使,晏安澜将泸州作为盐运使使署所在地,他认为:“泸州在长江之畔,逆向则至蜀地,顺流则通内地,地势便利,于商于民都为有利。”
  1914年,晏安澜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民族实业家温筱泉共同参加宴会,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一年后,温筱泉带着泸州老窖大曲酒越洋参加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让中国白酒首次在世界面前惊艳亮相。
  一位是治盐能臣,一位是酿酒大师,二人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不同的贡献,推动了泸州乃至整个中国的实业发展。
  秦人留下的印记,汇进了泸州的城市血液里,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不可分割的,还有飘洒在关中平原之上的浓郁酒香。行业数据显示,浓香型白酒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市场规模庞大。
  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起源地”的泸州,不仅将浓香的印记刻在了西安的口味基因里,也滋养着陕西地区酿酒技术的发轫。如今,在诸多陕西名酒的品牌故事中,都能找到泸州的基因,泸康、西安特曲、城固、秦洋等等。
  曾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商品”称号和“陕西省第三届酒类质量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的“泸康头曲”,正是将泸州曲酒厂(泸州老窖前身)的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才打造出了一款酒性甘爽、醇香悠长,深受西安人民喜爱的好酒。
  1973年,西安酒厂以本地传统工艺结合泸酒酿制技术,开始生产秦俑牌西安特曲,十多年后,这款酒不仅被命名为“陕西省名酒”,还获得了商业部优质酒称号及银爵奖。
  曾在1993年“泰国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上斩获金奖的秦洋特曲,同样应用了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精髓,先后获得省优、部优、国际金奖共20余项。
    | 20世纪70年代末,在学习泸州曲酒工艺的基础上,第一批“秦洋特曲”试酿成功

  从古时泸州与西安经济文化的交流到计划经济时期酿酒技术的交流,再到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泸州与西安,两个不同的城市,承载着同样的期许和愿景,共同书写出中国文明的浩瀚无垠。

版权所有: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