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景俊鑫 李史明睿 戴静文
泸州老窖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黄埔军校”。从泸州出发,浓香型白酒制曲、发酵等技术从100年前就开始陆续传授到诗仙太白、五粮液、古井贡酒、河套老窖、贵州习酒等等酒厂。泸州老窖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为全国培养了上万名酿酒骨干,其传播浓香型白酒的足迹更是遍布了四川各地以及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上海、新疆等地。正所谓,“天下浓香,万法归一”。
而在陕西,同样如此,众多的白酒企业中,都带有泸州老窖的基因。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安、安康、汉中等地酒厂,均多次到泸州学习酿酒技术,生产的产品中,以泸州老窖首创的“特头二三”品类命名法去命名各自的产品,诸如西安特曲、秦洋特曲、城固特曲等,而安康酒厂更是取泸州的“泸”和安康的“康”,将酒厂名称直接改为“泸康”。
情连双城情定泸康 1951年,由安康地区税务局主持,组建成立“地方国营安康酒厂”,厂址在城区“龙窝”,即清代清虚堂名酒产地。
1983年7月31日,汉水爆发了四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安康酒厂全厂遭受了灭顶之灾,厂区内最深水位深达9.8米。为彻底摆脱洪水威胁,安康酒厂决定易地改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为顺应市场需求,安康酒厂认为,必须做一款以浓香型白酒为主导的产品。
囿于技术方面的资源,正在“求变”中的安康酒厂将目光投向了泸州老窖。“泸州老窖在那时已经家喻户晓,我们那时候是毁灭性的,相当于重建。听老厂长、老一辈人说,当时我们也抱着去看一看的想法,没想到去了后跟人家一说,人家真能(传授技术)。”陕西泸康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介绍。
1985年,安康酒厂时任党总支书记、厂长何兴广带着张广富等干部职工前往泸州市曲酒厂学习考察,泸州老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使其产品质量基本上达到泸州市曲酒厂相应产品质量标准。此外,泸州老窖还安排技术工人到安康酒厂指导建厂、建窖、培养窖泥。为了更好地传承大曲技术,安康酒厂特意选派了新职工跟着泸州老窖的师傅学习。
今年61岁的赵承安就是跟着泸州老窖师傅的“学一代”,曾任陕西泸康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酿造车间主任,他至今对当时来厂传授技艺的泸州老窖师傅保持敬意,感慨:“泸州老窖对行业贡献最大的是胸怀。”于1988年进厂,现任陕西泸康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平,正是赵承安学习泸州老窖酿酒技术后带的第一批徒弟。
而后的一些年,泸州老窖赖高淮、张良、沈才洪、张宿义等多位技术专家均到泸康酒业进行技术交流,在泸康酒厂博物馆里,泸州老窖人的身影时时出现。
2025年4月,中国浓香口述史项目组赴陕西泸康酒业采访赵承安、李平等技术专家(左起:陈续涛、李史明睿、杨琳、戴静文、李蓓、刘冰若、赵承安、李宾、李平、赵明利、景俊鑫、张宗伟、王杰、柯钦)